发挥数据价值,推动数字城市再升级
张琳
责任编辑:张琳
ISMB
时间:2025-06-26 18:50
东软 城市数字化 数据价值
在数字经济的浪潮中,数据正逐渐从资源形态演变为资产形态。如何有效地将这一宝贵资源转化为实际价值,已经成为推动城市转型升级的关键议题。作为中国软件行业的领军企业,东软集团一直深耕城市数字化建设。随着城市数字资产的不断升级,东软集团近年来将数据价值化作为其未来发展的核心战略。
对此,东软集团轮值CEO徐洪利指出,数据价值化的关键在于其场景化运营。孤立无援的数据犹如沉睡的宝藏,只有通过周密设计的业务闭环,才能激发其潜在价值。这一理念与数字经济的基础逻辑极为吻合,数据必须服务于实体经济,而不仅仅是停留在技术层面的存储或分析。因此,东软集团依托应用场景,加速数据价值化的转化过程。
凝练数据价值,助推城市发展
东软集团从医疗、养老、就业等民生领域切入,通过“1+3+N”模式构建数据要素生态系统。徐洪利表示,东软集团正从单一的技术供应商转变为应用型和服务型的数据商,致力于寻找一条既高效又公平的“中国式数据价值化路径”。
在“1+3+N”模式中,“1”代表构建城市级数据基石,凭借政府公共数据中心(如福建、沈阳等地)构筑起一个可靠的数据殿堂。“3”则是指专注于医疗、养老、就业等民生领域,打造垂直领域的平台。“N”则意味着聚合生态伙伴,形成B端与C端的服务闭环,推动数据的市场化变现。
东软集团轮值CEO徐洪利
在场景选择逻辑上,医疗、养老、就业三大领域因其涉及全民的高频需求、数据的高活跃度以及金融交易属性,成为东软集团优先发展的领域。例如,为商业保险提供精算支持,养老数据能够精准匹配适老化服务,就业数据则有助于撮合人力资源供需。
东软集团凭借技术平台的搭建、数据治理的革新以及政府与企业的携手,稳步铺就数据价值化的坦途。
在数据治理创新方面,东软集团在政府互联网运营专区部署平台,解决数据脱敏、隐私保护和跨部门共享的难题。同时,在福建等地探索数据交易,构建康养领域80余个高质量数据集,推动数据市场化流通。
另外,在标准化与商业化路径方面,行业标准缺失,如医疗、养老等行业缺乏统一数据标准,东软集团通过自定义分类体系推动融合。在商业模式创新上,东软集团通过平台精准对接B端与C端服务,成功实现了数据服务向市场化的转变,不再过度依赖政府的补贴支持。
深耕数据价值化,打造“第六张网”
东软集团致力于将数据价值化平台升级为城市基础设施的一部分,旨在构建与水电燃气同等重要的“第六张网”,通过建立全流程数据基础设施,推动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
为确保数据价值的有效实现,东软集团始终坚持试点先行的策略,优先在数字经济领域备受关注的城市进行布局,并借助专项债券及地方政府的有力支持,验证其模式的可行性。同时,通过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多源数据进行画像分析,提高服务的精准度,例如识别高风险劳动纠纷人员等。
在技术平台开发方面,东软集团开发了“保医通”平台,为商业保险公司提供核保、核赔自动化服务,降低保险成本。在养老平台方面,整合了民政、卫健、人社等部门的数据,构建了“居家-社区-机构”全链条服务,政府主导的平台促进了适老化产品的精准交易对接。在人力资源平台方面,精准对接企业招聘、高校培训与区域产业需求,高效实现了人才与岗位的精准匹配。
此外,东软集团的战略推进离不开政策支持与生态共建。政策红利方面,国家数据局推动的“数据要素场景大赛”及专项债支持,为东软集团提供了试点机会。地方立法举措简化了数据授权流程,加速了数据的开放进程。东软集团通过与地方国企成立合资运营公司,借助政府信用背书吸引生态伙伴。场景延伸方面,从医疗、养老、就业向文旅、教育等更多场景扩展,构建全国性数据交易网络。
东软集团的实践揭示了一个关键命题,数据价值化并非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生产关系的重构。通过政企协同、场景驱动和生态共建,东软集团正在探索一条兼具效率与公平的中国式路径。然而,这一进程仍需时间,正如徐洪利所言:“成功的模式路径可能需要1~2年验证”。但可以预见的是,当数据真正成为可交易的“城市血液”,中国数字经济将进入一个全新的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