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加注AI,微软可持续发展目标可无会无法实现
作者: CBISMB
责任编辑: 张金祥
来源: ISMB
时间: 2025-06-03 11:38
关键字: 微软,可持续发展,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碳排放,碳中和
浏览: 10
点赞: 0
收藏: 0
微软近日发布的《2024年可持续发展报告》揭示了碳中和的艰巨挑战,其实同样的困境对于所有关注人工智能的厂商来讲,都同样存在, 在当初发订制目标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人工智能带来的巨大算力需求以及因此而产生的巨大排放问题,但在人工智能这个不跟进则死的项目上,所有厂商在出结果之前只能不断加码再加码。

尽管微软持续投入绿色能源与碳减排技术,但自2020年以来,其碳排放量仍增长了23.4%,其中数据中心扩张成为主要推手。报告显示,微软97%以上的碳排放来自“范围3”间接排放,这一类别涵盖了公司无法直接控制的排放,包括原材料、运输以及采购的商品和服务。其中,资本货物与采购商品服务占比超四分之三,成为碳排放的主要来源。
数据中心建设作为核心驱动因素,碳足迹贯穿全产业链。从建筑材料如钢铁和混凝土的生产,到半导体制造过程中使用的强效温室气体,如六氟乙烷,都加剧了碳排放问题。尽管微软已签约34吉瓦零碳电力,并努力寻找清洁能源资源丰富的地区建设数据中心,但现实情况是,数据中心往往落地于清洁能源匮乏地区,仍需依赖高碳电网,这进一步增加了减排的难度。
微软的困境并非孤例。随着ChatGPT等生成式AI应用的爆发,全球数据中心建设进入新一轮军备竞赛,据国际能源署数据,全球数据中心耗电量已占电力需求的1%,预计2026年将翻倍,这将对全球能源结构和环境造成巨大压力。行业分析师指出,若AI企业无法突破数据中心的全生命周期减碳技术,其气候承诺或将沦为“漂绿”宣传,难以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尽管微软2024年碳排放同比微降,但要实现2030年“碳清除量超排放量”的目标,仍需减排超50%,并大幅加大碳去除力度。为此,公司正押注低碳技术投资与能源结构转型两大路径,但商业化仍需5-10年时间。随着欧盟《企业可持续发展尽职调查指令》等法规的生效,科技巨头或将面临更严格的供应链审查与碳关税压力,这要求它们必须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来应对气候变化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