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Q1财报:AI推理是其业务增长的引擎

作者: CBISMB

责任编辑: 邹大斌

来源: ISMB

时间: 2025-09-10 11:34

关键字: 甲骨文,财报,云,AI

浏览: 2263

点赞: 133

收藏: 11

尽管甲骨文最新季度业绩未达预期,但其高达4550亿美元的未履行履约义务(RPO)以及未来数月内RPO将突破5000亿美元的预测震惊了分析师——这表明在人工智能推理领域蕴藏着巨大商机,或许也对那些尚未看到AI带来显著收入的企业应用厂商发出了警示。

这家总部位于德克萨斯州奥斯汀的云与数据库产品供应商,在周二举行的2026财年第一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公布了上述RPO数据。该季度于8月31日结束。

首席技术官兼联合创始人Larry Ellison指出,AI推理——即AI模型生成数据的过程——是公司预期收入大幅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Ellison在电话会议中表示:“人们正在耗尽推理算力。最终,我们投入训练模型的所有资金,都必须转化为可销售的产品,而这正是推理。而推理市场本身,再次强调,远大于训练市场。”

甲骨文Q1财报

首席执行官Safra Catz补充说,甲骨文并不拥有数据中心建筑和土地,这有助于降低收入成本。甲骨文仅拥有并设计专用于Oracle Cloud的设备。

Catz表示:“我知道我们的一些竞争对手喜欢拥有建筑物,但这并非我们的专长。我们的优势在于独特的技术、独特的网络架构、存储系统,以及我们整合这些系统的整体方式。”

甲骨文预计本财年的资本支出约为350亿美元。“如果这一数字更高,反而是个好消息,因为它意味着更多的算力容量,”她说道。

AI应用生成器

Ellison在周二的电话会议中表示,甲骨文已利用AI构建新应用程序,不再需要同等数量的员工。

他表示:“我们正在构建的最新应用,实际上并不是由我们手动开发的。它们是由AI生成的。我们认为,我们在这一点上远远领先于其他所有应用公司……我们不会单独为AI或应用收费,因为我们的应用本身就是AI。它们完全是AI驱动的。那些新应用——我们正在构建的新应用——本质上就是一组通过Workflow(甲骨文的业务流程自动化管理系统)连接起来的AI代理。仅此而已。”

Ellison表示,甲骨文通过其能对数据进行向量化、确保数据安全并连接主流AI模型的数据库,在AI竞争中脱颖而出,“从而在客户自有数据和公开可用数据之上提供类似ChatGPT的体验”。

这位甲骨文联合创始人解释说,相比应用厂商所拥有的数万个数据库,甲骨文拥有数百万个客户数据库。他虽未明确点名任何企业应用厂商,但在稍后的发言中指出,甲骨文的规模已超过ServiceNow和Workday。

他说:“在利用推理方面,我们比任何人都更具优势。我们仍然需要员工,但我们所需的人数大幅减少,而且我们能够构建/生成出远优于人工开发的应用程序。”

甲骨文云业务

Catz在电话会议中表示,随着AI需求的增长,甲骨文的云业务持续扩张,AI热潮正推动客户将其Oracle数据库迁移至云端。

推动这一业务增长的因素包括甲骨文的专属云区域选项、贯穿技术栈的产品布局,以及与其他云厂商的合作,为客户提供了更多选择。

她说:“我们已成为许多客户的事实标准云平台。”

Ellison表示,甲骨文已将云服务报价降至三机架仅需600万美元。相比之下,竞争对手的同类报价可能高达其500倍。甲骨文客户希望获得无需与其他公司共享空间的云体验。

Q1详细财务数据

该季度总收入为149亿美元,按不变汇率计算同比增长11%。华尔街此前预期为150亿美元。

甲骨文将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加软件即服务(SaaS)合并统计为云收入,本季度达到72亿美元,按不变汇率计算同比增长27%。

其中,IaaS收入为33亿美元,同比增长54%;SaaS收入为38亿美元,同比增长10%。软件收入同比下降2%(按不变汇率计算),为57亿美元。

Fusion Cloud企业资源规划(ERP)收入同比增长16%(按不变汇率计算),达到10亿美元。NetSuite Cloud ERP收入金额相同,增长率也相近。

根据通用会计准则(GAAP),甲骨文本季度营业利润为43亿美元,净利润为29亿美元。过去12个月,甲骨文运营现金流达215亿美元,以美元计同比增长13%。

该公司将其对Oracle云基础设施(OCI)的年度收入预期上调至同比增长77%,即本财年达到180亿美元。甲骨文预计,OCI收入将在下一年达到320亿美元,再下一年达到730亿美元,第四年达到1140亿美元,第五年达到1440亿美元。

据甲骨文透露,来自亚马逊、谷歌和微软三大超大规模云厂商的多云数据库收入是去年同期的16倍。甲骨文股价在周二盘后交易中上涨26%,股价约达每股305美元。

©本站发布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图表、标志、标识、广告、商标、商号、域名、软件、程序等,除特别标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出处所有。我们致力于保护原作者版权,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