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技术新时代:等离子体蚀刻加速 3D NAND 创新
作者: CBISMB
责任编辑: 张金祥
来源: ISMB
时间: 2025-02-13 17:02
关键字: 3D NAND 闪存,蚀刻速率,泛林集团
浏览: 51
点赞: 0
收藏: 0
近日,来自泛林集团(Lam Research)、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以及美国能源部普林斯顿等离子体物理实验室(PPPL)的研究团队在 3D NAND 闪存制造过程中取得重大技术突破。据《真空科学与技术 A 杂志》发表的一篇论文介绍,该团队开发了一种基于氟化氢等离子体的低温蚀刻技术,显著提高了蚀刻速度和质量。这一进展有望加速 3D NAND 存储器的生产,同时推动大数据时代的数据存储技术进一步向前发展。

垂直堆叠,突破空间瓶颈
3D NAND 闪存因其存储单元垂直堆叠的架构,比传统单层 NAND 闪存节省更多空间,同时能提供更大的存储容量。然而,这种垂直堆叠结构要求在制造过程中蚀刻出深而精细的孔洞,这一过程一直受制于慢速的传统技术。
通过采用氟化氢等离子体的低温工艺,研究团队成功将每分钟的蚀刻速率从原来的 310 纳米提升至惊人的 640 纳米,实现了效率翻倍的突破。“与传统单独使用氟源和氢源的蚀刻工艺相比,氟化氢等离子体在蚀刻速率和质量方面的表现更为优越,”泛林集团的首席科学家 Thorsten Lill 表示,“这一技术进步不仅加快了制造速度,还提高了蚀刻质量。”
优化工艺,双管齐下
研究团队同时探索了在蚀刻过程中添加三氟化磷的影响。他们发现,这种添加剂能使二氧化硅的蚀刻速率提升四倍,同时几乎不会对氮化硅层产生影响。此外,他们还发现,蚀刻过程中因氮化硅与氟化氢反应而形成的氟硅酸铵会减慢工艺效率,但添加适量水分可以有效抵消这一负面影响。
PPPL 首席研究物理学家 Igor Kaganovich 在接受采访时指出:“随着人工智能的崛起和数据存储需求的快速增长,更加密集的存储技术变得更加重要。3D NAND 的技术改进将有助于在相同的占用空间中实现更大的存储容量。”
对用户的潜在影响
虽然这项突破性技术在蚀刻工艺效率和质量上取得了显著提升,是否能为最终用户带来直接好处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一方面,更快的蚀刻技术可以简化制造工艺并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这些节省是否会转化为更便宜或更高性能的存储设备还有待观察。
3D NAND 闪存是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电脑、数码相机和U盘等设备中的主流存储技术。随着这些设备需要处理的数据不断增长,这一技术升级可能为终端用户带来更多可能性。
推动行业未来
新的基于等离子体的低温蚀刻技术标志着 3D NAND 闪存制造技术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尽管产业链成本节省能否传导到普通消费市场仍是未知数,但这项创新无疑为应对大数据时代的存储挑战提供了全新思路。
这一研究不仅提升了存储器制造的效率,还进一步证明了尖端物理与材料科学研究如何影响现代工业。未来,随着这项技术的广泛应用,3D NAND 闪存可能将以更高的性能、更低的尺寸 footprint 支撑起我们对数据存储的无止境需求。